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西昆仑上新世隆升的砂岩重矿物特征及金红石地球化学记录
闫淑玉,张进江,宋岩,李本亮,王晓先,王盟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摘要657)      PDF(pc) (632KB)(424)    收藏
对西昆仑造山带山前叶城地区柯克亚剖面新生代砂岩样品中重矿物及碎屑金红石的微量元素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重矿物含量及其组合特征具有明显分段性, 上新世阿图什组(N2a)底部以下为较稳定重矿物阶段, 以上为不稳定重矿物阶段, 反映西昆仑在上新世经历过一期快速隆升过程。碎屑金红石微量元素特征表明, 剖面从下至上, 源岩为泥质变质岩的比例逐渐降低, 基性变质岩的比例逐渐增高, 反映西昆仑快速隆升导致基底被抬升剥蚀, 基底岩石对物源的贡献增大。金红石母岩类型主要为角闪岩/榴辉岩相和麻粒岩相变质岩, 可能由于西昆仑西部快速隆升, 形成西高东低的地貌格局, 西昆仑西部成为该区的优势物源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川中威远低缓隆起区三叠系地层中的构造解耦记录及其构造暗示
谷志东,闫淑玉,张波,张进江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 膝褶带构造及其地球物理正演
张波,张仲培,郑亚东,张进江,闫淑玉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摘要832)      PDF(pc) (8859KB)(63)    收藏
通过构建一系列理想的膝褶带地质模型, 利用四阶有限差分法单炮记录正演模拟方法, 对各类型膝褶带在地震反射剖面上的图像几何学特征进行了正演。正演结果分析表明: 1) 在地震剖面上, 膝褶带变形样式不同于断层构造样式, 膝褶带在地震剖面上具有一定宽度, 带内地震信息呈低振幅、信息模糊或空白带; 2) 膝褶带内外角之间的变化, 即膝褶带内地层产状的倾角变化, 对地震反射信息影响巨大; 3) 在膝褶带内地层陡立或近于直立的情况下, 地震反射界面从膝褶带外向内追踪困难, 且发生反射界面信息假象。这些地球物理正演结果为实际地震剖面的构造解释、膝褶与断裂构造的区分提供基本的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塔里木盆地巴楚褶皱带构造几何学及其构造物理模拟
张波,闫淑玉,张仲培,张进江,郑亚东,王晓先,王盟,王佳敏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摘要646)      PDF(pc) (15321KB)(83)    收藏
基于精细的构造几何学和运动学观测, 结合砂箱模拟实验结果分析, 将塔里木盆地巴楚褶皱带解释为不同规模膝褶带形成的大型背斜构造, 与断裂作用无关。新解释强调巴楚褶皱带为膝褶型背斜变形, 系膝褶带围限而形成的褶皱。该类型构造具有如下几何学特征: 带内地层发生一定角度的倾斜, 具有一定宽度, 膝褶带两侧边界近于平行, 膝褶带与带外地层呈高角度关系, 部分膝褶带呈共轭出现。砂箱模拟实验重现了盆地腹地膝褶带发育和演化的全过程: 宽缓拆离褶皱→紧闭拆离褶皱→褶皱突起→断层调节改造作用, 模拟结果证明膝褶带是巴楚隆起形成过程的重要构造要素之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盆地腹地隆起带内高角度变形带构造样式新解
张波,张仲培,张进江,闫淑玉,王晓先,郑亚东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摘要855)      PDF(pc) (15133KB)(93)    收藏
在总结岩石变形理论和砂箱模拟实验研究进展基础上, 通过构造物理模拟实验和地震剖面的地质解释, 对塔里木盆地腹地巴楚隆起区的高角度变形带的构造属性进行了全新的分析和解释, 认为形成隆起的部分高角度构造为大型膝褶带。巴楚隆起内的膝褶带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低反射、低信噪比, 且地震信息模糊带具有一定的宽度, 这是由于膝褶带内地层发生陡倾斜所致。根据最大有效力矩准则, 一定宽度的低反射带、近于平行的低反射带边界、低反射带与地层呈高角度及其钝角角分线对着挤压方向的几何学特征均表明塔里木盆地腹地巴楚隆起带内部存在膝褶带构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